中美关税新政暂停90天,跨境如何抓住窗口期?
一、24%关税暂停,释放哪些信号?
(一)双边关税调整细则解析
8 月 12 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自 2025 年 8 月 12 日起,美国将继续修改 2025 年 4 月 2 日第 14257 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从价关税的实施,再次暂停实施 24% 的关税 90 天,同时保留按该行政令规定对这些商品加征的剩余 10% 的关税。
中国也采取了相应举措,继续修改税委会公告 2025 年第 4 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的实施,自 2025 年 8 月 12 日起再次暂停实施 24% 的关税 90 天,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的剩余 10% 的关税;并根据日内瓦联合声明的商定,采取或者维持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
此次关税调整,覆盖范围广泛,涉及众多商品品类,对中美双边贸易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体现了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寻求缓和与合作的意愿,也为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二)与过往政策的对比
与过往政策相比,此次 24% 关税的暂停实施,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当前税率回归至 2018 年贸易战前水平,这意味着跨境电商企业在商品进出口过程中,成本将大幅降低,从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和服务提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政策文件明确 “暂停而非取消”,这表明此次关税调整并非一劳永逸,而是为后续谈判预留了空间。
二、不同模式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 FBA 与海外仓卖家迎来 “补货黄金期”
- 合规化运营门槛阶段性降低
- 尽管关税政策有所调整,但依赖小包直发的低价平台仍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这些平台不仅需承担商品销售税(平均 15%),叠加 10% 基础关税,综合成本率仍高于 2024 年水平。某 Temu 卖家透露,客单价低于 20 美元的商品仍处于微利边缘。这使得低价平台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要么维持低价策略,压缩利润空间;要么提高售价,可能导致市场份额下降。此外,Temu 的全托管模式以及亚马逊 FBM(卖家自发货)国内发货的模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运营现状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 4. 90 天后的税率 “悬念”
- 政策明确 “保留重新加征权利”,这为跨境电商行业未来的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部分卖家为了避免过度依赖短期红利,选择将 10% 税率计入长期成本模型。这意味着卖家在制定销售策略和价格体系时,需要更加谨慎和长远地考虑。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税率调整。
90 天的关税暂停期,既是成本压力的 “缓冲带”,更是战略调整的 “窗口期”。跨境电商从业者需跳出短期博弈思维,以供应链韧性为盾,以品牌溢价为矛,在中美经贸关系的 “新常态” 中,构建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毕竟,真正的行业强者,从不会将命运系于单一政策的松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