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告别“买单出口”,10月新规重塑出海税务合规版图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2025年第15号公告》和《2025年第17号公告》正式落地实施,构建起覆盖境内外平台、穿透至实际经营者的税收监管网络。与此同时,全球速卖通、SHEIN、Shopee等跨境电商平台已陆续向卖家发出通知,要求配合涉税信息报送。这场被称为“穿透式监管”的变革,彻底终结了长期存在的“买单出口”灰色模式,将跨境电商税务监管带入“以数治税”时代。
01
三维度解读新规核心:
平台报送、代理穿透与数据比对跨境电商税务新规构建了全链条的税务监管体系,从三个维度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监管盲区。根据《2025年第15号公告》,所有为境内卖家或消费者提供服务的电商平台,无论注册于境内或境外,都必须向税务机关报送店铺身份信息与交易数据。平台数据报送全面覆盖,标志着跨境电商“数治时代”正式到来。
《2025年第17号公告》则瞄准了出口环节的灰色操作,规定代理出口企业必须同步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的基础信息和出口金额。如未准确报送,将被视为企业自营出口,并承担相应金额的25%企业所得税。更为关键的是,税务部门将通过平台、报关行及企业申报三方数据进行交叉比对,构建全链条合规监管机制。这种数据比对将精准识别以往通过“买单报关”等手段逃避税务监管的行为。
02
境外平台报送责任:
三级架构与明确时间表境外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报送责任通过三层架构精准划分,无论平台的注册地或服务器位于何处,只要其业务涉及中国卖家并从中产生交易,就必须承担相应的税务信息报送责任。在中国设有运营主体的境外平台,由持有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负责报送。未取得许可证但在中国有运营主体的,则由提供商家入驻、店铺运营、营销推广等服务的本地公司承担报送责任。对于在境内无运营实体的境外平台,必须指定境内代理人履行报送义务。
这一设计确保了监管范围的全覆盖,消除了境外平台凭借其身份规避监管义务的可能性。报送时间表已经明确:境外互联网平台企业需在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身份信息、收入信息的首次报送。后续持续报送要求为每个季度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
03
违规后果与重灾区:
四类卖家面临高风险新规对违规行为设置了严厉的法律责任。根据《规定》,初次违规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将面临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能面临停业整顿,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于代理出口企业,若未如实报送委托方信息,将按“自营方式”处理,由申报企业就该笔出口金额承担企业所得税申报与缴纳义务。以A公司代理B公司出口1000万元货物但未报其信息为例,税务机关将直接向A公司对该1000万元全额征收企业所得税。
在四类高风险卖家中,“大陆公司运营+香港公司收款”的模式尤为常见。这种模式导致出口报关抬头与收款主体不一致,数据无法匹配,若采用“买单报关”,可能被认定为内销,面临补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风险。同样,“香港公司运营+大陆公司收服务费”的模式也存在货物出口无合规报关抬头,代理方可能转嫁38%综合税负的风险。
04
企业应对策略:
八步构建税务合规体系面对新规,跨境电商企业需从八个方面系统构建完善的合规体系。企业需根据业务规模选择注册个体工商户或有限责任公司,平衡税务成本与法律责任。增值税身份选择至关重要:一般纳税人需连续12个月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但可享受出口退税;小规模纳税人则仅可申请出口免税,不可办理退税。企业还需办理相应的海关资质备案,如进出口收发货人备案(适用于0110一般贸易模式)或跨境电商企业备案(适用于9610/9710/9810模式)。采购发票管理是合规的关键环节:有退税需求的企业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无退税需求的也至少需取得普通发票。确保收款主体与报关主体一致,建立资金流与货物流的对应关系也至关重要。
任何不一致都可能触发税务系统的风险预警。05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合规能力成核心竞争力跨境电商税务新规的实施,将对行业产生深远的结构性影响。新规在推动行业走向规范的同时,也直接推高了企业的合规成本。有调研显示,广大中小卖家需承担税务登记、财务系统升级、进项发票管理等新增支出,综合运营成本预计上升10%-15%。年销售额在300万至500万元左右的卖家处境尤为尴尬:若将业务拆分至多个主体以规避监管,需应对平台日益精准的关联检测;若合并计税,则可能因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红线而必须登记为一般纳税人。
在成本与监管的双重压力下,跨境电商行业的分化序幕已然拉开。对于实力雄厚、架构规范的成熟卖家而言,合规成本的提升反而巩固了其市场地位,加速了行业的“良币驱逐劣币”。而长期依赖“买单出口”、税务不合规的卖家,则在17号公告的强力约束下面临生存大考。合规不再只是企业经营的成本,而是生存的必要条件。随着10月新规的实施,跨境电商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红利”时代。对于境外上市公司而言,构建透明的财务体系、确保“采购有票、出口有头、收汇有主”,已是在未来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出路。